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/新闻专题/工作动态/ 正文内容

好钢用在刀刃上 ——安康市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赋能高质量发展

作者:肖义军来源:本站原创发布日期:2025-01-16 11:38
分享:

2024年以来,市委编办紧盯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,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事,持续优化编制资源配置“保发展、保民生、保重点”,协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,以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幸福安康建设。

聚焦发展第一要务优编赋能

聚焦省委深化“三个年”活动和市委“四个着力”要求,坚持以服务保障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责,紧紧围绕“幸福安康”建设,主动担当作为,从机构编制职能入手找准助力发展的切入点、结合点、发力点。

紧扣安康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,深入发改、工信、科技、驻外、文旅、交通、高新、富硒等机构实地调研40余次,围绕新质生产力、对外开放、项目建设、产业发展、开发区转型等方面开展履职调研和服务保障。

激活产业链补链、强链、引链效应,推动紫阳高新产业转型升级,优化硒资源开发研究体制机制,做强做大富硒食品、秦巴医药产业链。健全国有企业、科技服务、数字发展、飞地经济等事务性工作机制,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,推动县一级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,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。动态调整完善市级及开发区权责清单,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。

协同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,增强重点项目、招商引资、电商平台、中小企业服务和魔芋、木瓜、茶叶、拐枣、绿松石产业等领域机构编制力量,健全市、县两级生态旅游服务(发展)体制机制,设立陕南民歌、汉调二黄传承保护研究机构,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。优化驻京联络、物流口岸发展机构编制配置,扩大对外开放力度,推动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。

突出民生第一关切强编兜底

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积极发挥机构编制基础保障作用,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岗位、摊位、学位、床位、车位、厕位等民生问题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。

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,健全“一老一小”服务保障体系建设,优化养老服务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、社会救助机构职能设置。理顺关心下一代工作体制,持续加强特殊学校编制资源供给,最大限度地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。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,优化公共法律(援助)服务机构,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。加强残疾人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力量,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更加精细化、专业化。

创新出台《机构编制支持保障“三个共同体”建设十条措施》。统筹建立全市教职工编制“储备池”,保障中心城区人口聚集学位增长需求。优化教育数字化发展体系,健全县一级青少年校外活动机制,深化县管校聘、推动教师流动,促进城乡之间、区域之间、学校及学段之间编制资源动态调整,助力全市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。核增领导职数,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。新增公立医院用人规模1113名,持续推进人事编制备案管理。设立恒口中医医院,推动县域医疗副中心建设,强化基层卫生健康及公共服务体系,落实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19名。完善市级医保基金安全监管体制,协同推进DRG付费改革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病有所“医”、医有所“保”,为幸福安康建设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。

推动中心城区物业服务与管理事权“属地管理、重心下移”,强化住房安全监管、老旧小区改造、房产交易、城市更新、易地搬迁等服务保障机制,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。

守牢安全第一底线固编强基

坚持以守住底线保障高质量发展,强化机构编制赋能,推动新兴领域党建、生态环境、安全生产、应急管理、救灾减灾、网络安全等领域公共安全综合治理提质增效。

加强新业态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,设置社会工作事务性辅助机构,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“两企三新”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。优化纪委监委信息保障、巡察督办、留置监管职责,协同发力筑牢防腐堤坝。探索设立离退休干部党建指导机构,推动干休所职能转型,引导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。

当好秦岭卫士,守牢生态红线。健全市、县两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体制,强化河湖长制、林长制、污水垃圾处理监测、水旱灾害和污染防治工作力量,协力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保障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”。

增强安全生产关键领域机构编制力量,全面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。优化调整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监测机构,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,保障公路安全畅通。为市水路交通服务中心增设搜救科,建立健全水上搜救组织协调和指挥保障体系,提高水上应急救援能力。强化水旱灾害防治监测、市政园林等工作力量,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能力,筑牢城市“安全大堤”。

坚持人才第一资源聚编揽才

紧扣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注重政治引领、体制引导和政策引路,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,建设“幸福安康”和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人才支撑。

健全市、县(市、区)两级党委人才工作议事协调机构,规范党委和政府人才工作职责,将行业、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列入相关职能部门“三定”规定,进一步压紧压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。

集成机构编制政策法规,创新出台《关于创新事业编制管理支持人才引进的十条措施》,从编制保障、优化程序、统筹资源、创新管理、盘活挖潜、服务发展等方面,在政策上重点倾斜、措施上强力推进,持续强化机构编制对人才配置的助力作用。

分类建立公立医院编制“备案池”、高新编制“循环池”、人才编制“周转池”、基层事业单位编制“机动池”,采取“改革集中收、评估合理减、调研动态调”等方式,盘活用好编制资源。围绕创新驱动引领、高质量项目建设、重点产业链、乡村振兴、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,向省级争取“周转池”计划300余名,7个县自建人才编制周转池252名,为科技、教育、农业、卫健、文化等领域引进高层次、紧缺型人才334名,有力地推进了人才编制“落户”安康、服务安康。